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環(huán)球熱點評!面對日本這個“電動車黑洞”,中國車企能破門而入嗎?

2022-08-03 18:00:28 來源:騰訊網

7月末,中國新能源車巨頭比亞迪宣布進軍日本市場,讓汽車行業(yè)對日本這個“電動汽車黑洞”重新產生了關注。

日本汽車市場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資料圖】

豐田、本田等當地汽車巨頭早早地就涉足混合動力以及氫燃料電池車領域,這很容易讓外界認為該國是一個新能源車擁躉國。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調查,新能源車在日本的滲透率僅為1%,而在中國,這個數字約為15%。

2018年至2021年,日本的新能源車在這4年里的總銷售額僅為中國2021年一年總銷售額的4%。很容易看出來,日本對電動汽車制造商來說不是一個“友好”市場。

那么,全球汽車制造商在日本電動車市場完全沒有機會了嗎?

在深入調查后,Counterpoint Research發(fā)現并不是毫無希望。事實上,日本政府眼下正在積極推動電動汽車,也在為建立電動汽車充電站提供補貼。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VS純電動汽車

關于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和純電動汽車(BEV)的辯論已經持續(xù)了多年。

豐田汽車早在2014年就量產了首款FCEV MIRAI,如今已經推出了第二代車型。該制造商還將氫燃料動力車用到了賽場上。今年5月,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駕駛搭載氫燃料發(fā)動機的卡羅拉運動版賽車參加了NAPAC富士SUPER TEC 24小時耐力賽。

本田、韓國現代也是該品類的擁護者。日本、韓國等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認為,氫燃料將是未來。

而中國一直在推動純電動車。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幾乎所有造車新勢力都在推出純電動車。

氫燃料電池車的排放物為水,對環(huán)境無污染,這實際上非常契合當前“碳中和”的風向。但在現今條件下,它的劣勢則更為明顯。根據《Nature》雜志2021年的一篇論文,其指出了氫燃料電池車的三大劣勢。一是,隨著動力電池技術進步和補能體系的完善,氫燃料電池的成本和續(xù)航優(yōu)勢幾乎完全消失。二是,在中國電動車滲透率達到15%的進度時,氫燃料電池車在全球的保有量僅僅為2.5萬輛,時間窗口正在關閉,它已經無法與電動車大潮抗衡。最后一點是,補能體系建設困難。相比建立在電網上使用便利的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的補能體系需要重建,并且氫氣運輸成本也過高。

文末,該雜志為氫燃料電池車下了一個結論——“氫燃料電池在商業(yè)化方面已經徹底失去了機會”。鑒于當前全球宏觀經濟下行,至少在可見的將來,幾乎任何建立氫燃料基礎設施的計劃都不會受到政府或行業(yè)機構的支持。

為什么比亞迪決定進入日本電動汽車市場?

比亞迪宣布進軍日本的同時,發(fā)布了三款電動車——海豹(Seal)、Atto 3(等同于元PLUS)和海豚(Dolphin)。如上所述,日本的新能源車市場相對較小。那么,推動比亞迪進入日本電動汽車市場的誘因是什么?答案或許有以下幾個。

比亞迪日本發(fā)布會

首先,比亞迪不是日本汽車市場的“新手”。比亞迪早在1999年就進入日本市場。當年,比亞迪鎳鉻電池和鋰電池供應商的身份為日本的產業(yè)客戶服務。在2015年2月,比亞迪又以5輛K9電動大巴開始,在日本公共交通市場打開了局面。此外,通過與豐田、關西電力公司和京阪巴士公司等日本公司的合作,比亞迪更好地了解了該國的消費模式。截至今年7月,比亞迪在日本的電動巴士市場占有率已達到70%。

其次,比亞迪現有的供應鏈體系,造就了強大成本控制能力。在同一價格細分級別,比亞迪的車型可以在里程和其他性能參數方面勝出。

另外,在日本,體型方正小巧的“Kcar”保有量和市場占比巨大,因為當地街道狹窄、山路多、停車位稀缺。而比亞迪此次亮相的3款車,除了海豹之外,體型都較為小巧,迎合了日本消費者的習慣。

在比亞迪宣布進入日本市場的次日,一家日本汽車媒體在測評Atto 3時嘖嘖稱奇。測評編輯在摸到該車的內飾時口氣中充滿著不可思議:“這里、這里、這里都是軟性材質包裹,這可是一臺只要100萬日元的車啊”。

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出海:挑戰(zhàn)和機遇

與內燃機時代的追趕者角色不同,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在電動車時代完全稱得上是引領者。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tǒng)等核心三電技術領域,中國擁有第一梯隊的自研能力。這也促使著像比亞迪這樣的頭部玩家萌生了出海的想法。但諸如小鵬、蔚來、愛馳等造車新勢力即便出海,也選擇對電動車十分友好的歐洲市場——沒有人敢往日本走。

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比亞迪或其它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軍日本仍將面臨多重挑戰(zhàn)。

接受度是最大掣肘。盡管電動車、插混車和氫燃料電池車的安全水平有所改善,并接近內燃機車,但大量消費者仍然需要時間來信任電動車。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朋友、親戚或其他周邊人群使用電動車,日本這座“冰山”正在逐漸融化。

成本是另一項瓶頸。很多時候,是價格觸發(fā)了購買或更換汽車的決定。對于中國電動車制造商來說,成本控制很重要。當前,許多關鍵部件仍然只由少數零部件供應商制造。

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除了汽車硬件核心技術外,中國電動車公司還需要在軟件方面引入智能駕駛艙、駕駛助理和無人駕駛選項等新應用程序,以改善汽車用戶體驗。就這一點,普遍觀點認為,日本消費者似乎并不那么在意智能化,而中國電動車在這方面恰恰是領先的。因此值得注意的反而是,日本消費者是否需要“過盈的智能化配置”。

該機構還認為,日本消費者對于中國品牌的刻板印象并不好,他們更愿意為知名品牌支付溢價。而教育市場的工作,則是比亞迪們的長期任務。

最后,當地的政策風向可能會導致熱門品類發(fā)生變化。這個在中國和歐美幾乎已經“板上釘釘”的話題,在日本卻仍有不確定因素。因為兼任日本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會長的豐田章男時常阻撓該國的“禁售燃油車”計劃,他的話語權不容小覷。

綜上,比亞迪進軍日本電動車市場,扮演了排頭兵的角色。若成功,那么其它中國車企可以效仿。對于習慣了日產聆風、豐田普銳斯這樣傳統(tǒng)無趣電動車的日本消費者而言,比亞迪有望讓他們對電動車有顛覆性改觀。即便碰壁,對于比亞迪而言損失也并非無法承擔。

上一篇:今日熱門!伊蘭特銷量飆漲,新標致408訂單破萬,韓法系又回來了?

下一篇:【播資訊】剛剛,7月銷量榜單公布!“蔚小理”竟然跌出前三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