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沒火,意料之中。
一不討喜,二不刺激。
趕在周末前上映,只討得2300W票房。
要我說,它來的真巧。
疫情反撲,好多人人心惶惶的焦慮時刻,太適合看看這部片了。
不是這部片高高在上的講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它如春風般拂面的溫柔,太解人煩憂了——
《入殮師》
在它上映的那一年,幾乎斬獲了所有電影大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
日本本國的電影獎項更是包攬。
當年看這部影片,最大的收獲莫過于了解了“入殮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職業(yè)。
一個別稱為殯葬師,為死者還原未死之前的狀態(tài),為死者化妝整儀,納入棺中的職業(yè)。
影片男主角小林大悟(本木雅弘 飾演)在失去了東京最后一份演奏大提琴的工作機會后,放棄了追求夢想,變賣大提琴,帶著老婆回到了山形老家。
剛回到老家被報紙上一則“旅行社”的廣告吸引了,去店里應聘才聽社長支支吾吾說出,這是一份送往生者走上最后的旅程的職業(yè)。
小林大悟當場就嚇住了,但是社長也沒給大悟反悔的機會,甩出兩萬日幣,就當作第一天的工資。
這時,大悟還沒有意識到,他的人生將在這里轉折。
“瘟神”,“晦氣”
說起死亡相關的職業(yè),大多數人都是避之不及。
唯恐沾上一點點不吉利的氣息。
國內也是如此。
去年,有一個熱搜詞備受爭議。
熱搜一出,好多人才意識到壽衣也需要模特?
而她的生活也因為這個鮮少有人了解的職業(yè)發(fā)生了巨大改變,朋友因為忌諱而離去,家人因為丟人的反對。
與電影中,大悟的老婆美香(廣末涼子 飾演)用腹中的孩子相逼一樣,“你以后能向你的孩子體面地介紹你的職業(yè)嗎?”
95后女孩的媽媽苦口婆心,你能別干了嗎?
但是,女孩認定,總有人要站出來為人們和這個世界的告別做一些事情。
她也經歷過內心的掙扎,產品不敢看,壽服不敢穿。
直到有一次,一對老夫婦來挑選壽服,他們說女兒身患癌癥(晚期),醫(yī)生要他們早做準備,于是想親手為女兒挑選一身年輕點,漂亮點的壽服。
沒幾天,老夫婦就給她發(fā)來照片,照片上是一個面色憔悴的女孩身穿壽服,老夫婦說,女兒離去真的非常難過,但看她這么漂亮內心也得到了安慰。
前幾天,在抖音上刷到了一張圖,差點破防。
這個奶奶可能窮苦了一輩子,但還是希望自己能在最后的時間里漂漂亮亮的。
這一定是個悲慘故事,但看著奶奶為自己的裝扮,似乎又多了一些安慰。
那個95后的女生,也常常會受到一些非常沉重的留言,但也是這些留言,讓她堅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有時候在進貨時看到喜歡的款式甚至會跟老板開玩笑,這個款式不錯,以后留著我自己用。
每一個訂單都是一個故事
《入殮師》中,一共記錄了四場完整的納棺儀式。
每一場都是一個巨大的寬慰。
父母的釋懷。
死去的孩子是個男生,但一直是女性裝扮,在更衣過程中大悟發(fā)現這個問題,就找社長來確認。
孩子的媽媽也一直念叨:如果生的是個女孩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了。
盡管最后孩子父親對大悟說,在我心里,他永遠是個快樂男孩,但還是在妝容和服飾選擇上,還是遵照孩子的喜好,做成了女式的。
父母最大的愛與包容都在這里得以體現。
另一場是澡堂奶奶的去世。
她兒子是大悟的兒時好友,因為看不起大悟的職業(yè)而漸漸疏遠。
但這一場儀式,大悟為奶奶戴上了生前最愛的黃頭巾,徹底打破了朋友認為這個職業(yè)臟、見不得人的偏見,妻子美香也從心里接受了丈夫的職業(yè)。
納棺的儀式不光對死者,對活著的人似乎都是一場洗禮,連我透過銀幕去看的時候,仍然能感受到心靈的逐漸純凈。
最后一場,印象最為深刻,是為大悟的親生父親。
父親在大悟只有幾歲的時候,因為愛上了其他女人就離開了他和媽媽。所以大悟一直懷恨在心,甚至在而立之年早就忘記了父親的長相,別人提起他也會說可能早就死了吧。
但在接到父親的死亡通知時,大霧還是沒忍住去看父親最后一眼。
尤其是眼睜睜看著當地殯葬工作人員要將父親隨便扔進棺材里的時候,他終于還是看不下去了,決定為親自父親納棺。
這次與以往不同,沒有死者家屬的圍觀,這不是一次職業(yè)屬性的表演,而是真心的為父親完成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后一步。
在這個過程中,他漸漸回憶起了印象中父親年輕時候的樣子,也從心里 真的與父親和解。
他用這個儀式,治愈了自己。
只有拿出勇氣面對死亡,才能更好的活著。
影片中,一直在澡堂里下棋的爺爺,在給澡堂奶奶火化時,大悟才知道他的職業(yè)原來是火化師傅。
也難怪,影片給他塑造了一個上帝視角,看著火化爐里去世的奶奶,爺爺說,干了這么多年,我把這扇門理解為通向另一個世界的大門,那個世界未必不好,而我的工作就是送他們去到那個世界。
所以,入殮師也好,火化師傅也罷,也或者是壽衣模特,又有什么可怕呢?
死亡并不應該是一個禁忌話題,更不是一個晦氣的東西。
是每一個人都會通往的人生終點。
正如導演瀧田洋二郎所說,“離別,是每個人的人生都無法避免的一課。”
若是帶著這個想法去直面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一些惹人心煩的愛情、親情、事業(yè)難題。那我們的人生或許都能多一些淡然,多一些冷靜,多一些包容和剔除掉更多雜質的愛。
毫不夸張地說,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廣闊了。
即便是時隔13年,也正是13年的沉淀,用不同的人生閱歷再看同一部電影,《入殮師》所帶來的心靈震蕩只會變得更強。
電影是輕柔的,但它吐訴的是一個沉重的人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