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盲琴師》上帝關(guān)上了他的窗,他卻打開了更寬廣的門

2021-12-10 10:49: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是對于很多盲人而言,失明便沒有打開這扇窗戶的可能。所以,面對著這扇永遠關(guān)閉的窗戶,又該怎么辦?在電影《盲琴師》中,一位天才少年卻用音樂,打開了更廣闊的大門,走入了更精彩的未來。正如他說:“音樂是我活著的所有意義!”,在有音樂陪伴的世界中,他用短暫卻華彩的生命,讓我們感受到頑強與命運對抗的無窮力量。

《盲琴師》中的天才盲人鋼琴家米耶特,出身于一個特別貧困的波蘭農(nóng)場家庭,又因為家族遺傳的病因,在12歲的時候,視力漸漸消退,成為了家中最不受待見的那個,特別是他的父親,竟然曾經(jīng)把他扔在了馬廄之中,并激怒馬匹,明顯是要讓小米耶特命喪馬蹄之下,但幸運的他竟然躲過了這一劫……但這不過是他痛苦生命中的小小插曲,而后母親早亡,自己被送修道院寄養(yǎng),在嚴格的課堂培訓(xùn)中,幾乎泯滅了他剛剛鉆出小芽的音樂天分等等,一名天才的成長之路,何其艱難與艱辛,時時讓人揪心,時時讓人扼腕。

但《盲琴師》并非是一部刻意訴苦的電影,雖然這是一部根據(jù)真人真事來改編拍攝的傳記影片。故事從開篇,便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癡狂型的音樂瘋子,只要他摸到琴鍵,便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大幅度擺動的身體,如癡如醉的表情,行云流水般的雙手十指……那哪里是在彈奏鋼琴,分明是無數(shù)的旋律組合,如流水一般從鋼琴腔體中迸發(fā),用古人的《琵琶行》來形容他的演奏都不為過。或許,觀影《盲琴師》時,比感受一個音樂天才的成長與生活的故事更重要和難得的,便是這些優(yōu)美的音樂所帶給觀眾的審美鑒賞的提升,以及對我們精神靈魂的洗禮。

看過不少與鋼琴有關(guān)的影片,比如寫莫扎特的《莫扎特》轉(zhuǎn),寫貝多芬的《永遠的愛人》,還有那些名留影史的《鋼琴課》、《鋼琴家》、《海上鋼琴師》等等,無一例外的,音樂與主人公的命運,總是有著許多的相生相隨。這也會讓我們常常感慨,為什么苦難的環(huán)境,會造就更多的音樂家、美術(shù)家甚至思想家,而和平年代的真正藝術(shù)、文化大師,卻少之又少?或許看過《盲琴師》便會有感知,那是他們將生活的體驗與生命的感受,都傾注到了所摯愛的藝術(shù)之中,沒有人生百味的體驗,甚至沒有瀕臨生死的感悟,哪能參透藝術(shù)的本質(zhì)?

在《盲琴師》中,那個公眾眼中的奇才,雖然雙目失明,卻有著傲人的音樂才華的米耶特,無疑更像一個瘋子,他偏執(zhí)、敏感、單純、脆弱,是個有些自卑的殘疾人,但在音樂的世界,他又是把整個世界踩在腳下,把所有同行的摁在地上碾壓的王者。幕后與臺前截然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也確實讓他的人格變得更加撕裂。很羨慕這部影片,可以隨心所欲的為我們呈現(xiàn)一個形象飽滿、性格鮮明的音樂家,他的風(fēng)光,他的沮喪,他的激情,他的頹廢,他的猜疑,他的癲狂,在影片中紛至沓來,如此真實……這讓我們許多的同類型只會謳歌高大上的人物傳記電影們感到汗顏。

必須說下《盲琴師》中的音樂,米耶特是名波蘭鋼琴家,他彈奏的是爵士(Jazz),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Shuffle節(jié)奏為基礎(chǔ),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jié)合。所以,在米耶特的演奏中,我們不僅能欣賞到他的高超彈奏機巧,更能感受到他對音樂的過人感悟,以及在基于即興的基礎(chǔ)上的演奏中,所呈現(xiàn)的情感訴求與情緒宣泄。而波蘭,同樣是世界聞名的音樂之都,雖然世人大多數(shù)時候只知道奧地利,看過《盲琴師》之后,會對那個遍布音樂的歐洲中部國家印象深刻。

最后戰(zhàn)臺烽提醒,《盲琴師》中特別值得留意的,是一段米耶特與另一名鋼琴家“斗琴”的場景,不同于《海上鋼琴師》中“斗琴”的你方唱罷我登場,這里是兩人對面而坐,同時開彈,簡直就是鋼琴界的巔峰對決,這場決戰(zhàn)中的樂曲,帶著強烈的攻擊性,卻又有著水乳交融的和諧感,看得人心潮澎湃,聽得人熱淚盈眶,是無法用言語能形容的精彩。


關(guān)鍵詞: 琴師 他卻 寬廣

上一篇:注定不會大家都喜歡這部電影,但,一定有人很愛她

下一篇:我們?yōu)槭裁聪矚g《愛很美味》?

責(zé)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