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張藝謀,72歲,還在拼

2022-02-24 05:52:2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隨著閉幕式的結束,2022北京冬奧會,這場陪伴了觀眾半個月的全球盛事,也即將落下帷幕。然而,作為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卻并沒有因此停下腳步。

冬奧順利閉幕,對他來講只是取得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緊接著的三月份,張藝謀還將迎戰(zhàn)殘奧會的開閉幕式??梢哉f,這個春天,在運動員和志愿者之外,張藝謀稱得上是最忙的人。

然而這種緊鑼密鼓的工作節(jié)奏并不罕見,在張藝謀的藝術人生中,已經持續(xù)存在了40余年。

在張藝謀工作室,進門走廊被裝飾成了他個人的作品展示墻,環(huán)繞著的三面墻上,滿滿當當排列著他自從業(yè)以來,創(chuàng)作的幾乎所有作品的海報。置身其間,那種創(chuàng)造力是撲面而來的,很少有人能不為其震撼。

如今,隨著張藝謀步入古稀之年,這種創(chuàng)造力有增無減。尤其最近幾年,他作品的密度、節(jié)奏,涉獵范圍之廣,更是呈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張藝謀到底在緊張什么?以及,他身上那種持久的創(chuàng)造力又是怎么來的?

生在集體之外

1950年,張藝謀出生在陜西西安一個特殊家庭。父親畢業(yè)于黃埔軍校,曾是國民黨軍官,母親是皮膚科醫(yī)生。彼時內戰(zhàn)告捷不久,在那樣一個敏感時期,特殊的家庭成分總是提醒著張藝謀“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兒時遇到需要填寫出身的情況,身邊幾乎沒人遲疑,大家都知道自己從哪里來。

填得最歡的是貧下中農的孩子,他們寫完自己的出身,還有心情再看看別人的;用一只胳膊蓋住半張紙,半藏半躲著填的,是地主、富農的孩子。只有張藝謀,看著白紙發(fā)愣,不知道該將自己歸作哪類。

他把著表格回家找父母,父母聚在里屋長時間商量,彼時敏感的張藝謀已經察覺到了一點不一樣。

事后,他將填著“城市居民”的信息收集表交給老師,對方一句不經意的“這是填的什么?”更是坐實了他心中混沌的猜想。

青年時期的張藝謀

這種被動的“不一樣”,從出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張藝謀,塑造了他包括“童年求學”“少年在農村插隊”“青年去棉紡廠當工人”等在內的重要人生階段。

青年時期,工廠時不時要舉行車間大會。每次會議進行到某個議程前,講話人都會說一句:“黨員、團員留下,其他人先離開吧?!辟即蟮能囬g里寂靜無聲,只有張藝謀站起身來,在全場600人的注視下離開。

幾十年后,回憶起當時張藝謀的背影,仍有工友覺得“那真是非常尷尬的場面”。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xù)了八年。到后來講話人都說煩了,也不再遮遮掩掩,議程開始前直接說“張藝謀,你先出去吧。”

集體經濟熱火朝天,正是集體被推崇至一定高度的年代,而張藝謀卻被集體拒之門外,可想而知,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

但這還不是最難熬的,最難熬的或許是改革開放之前的十年。作為相同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在電影《歸來》中出演的陳道明就曾表示,在那個時代被裹挾的男主角陸焉識,是距離自己最近的銀幕形象。

半夜雜亂的敲門聲驚醒一家老小,還是孩子的陳道明懵懂望向母親,母親只有一句:“來了”。短短兩個字中,有命運迫至眼前的無奈,也有無奈之下無限的恐懼?!澳愀静恢牢覀兠鎸Φ氖鞘裁础薄?/p>

張藝謀舊照

這些都深深烙印在那一代人的心中,更何況是本就出身復雜的張藝謀。他還記得有一次,自己在家里床底下,撿到一個國民黨軍官制服上的扣子,上面印著青天白日旗,他拿去給奶奶看,遭到劈頭蓋臉一頓痛批。

這樣的事情多了,張藝謀在生活中,逐漸養(yǎng)成了小心翼翼的行事風格,做什么都不張揚、不冒頭,跟著別人身后“隨大流”。他試圖將自己淹沒在集體之后,因為只要這樣,在當時才是安全的。

就像是有一段時間,他電影里,在宏大背后,被消失、隱匿起來的個人。

一切為了生存

棉紡廠的工作辛苦,張藝謀做搬運工人,常常要三班倒。但更辛苦的,可能是內心。壓抑久了,他總覺得對生活不甘心。

1978年,趁著高考恢復的東風,張藝謀想為自己重新謀出路?!艾F(xiàn)在的人拍電影,是心中已經有了夢想,我那時候可不是,純粹是有個大學讓我上,我就不當工人了?!?/p>

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張藝謀甚至還想過報考畜牧專業(yè),因為當時他年紀太大,已經超過北影招生標準。

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的張藝謀

但好在張藝謀沒有放棄,他想了各種辦法,甚至給時任文化部長寫了一封長信,附帶了30多張自己的攝影作品。當時還沒人知道,這30多張攝影作品,是張藝謀在六年前,用賣血買到的照片機拍攝的。

時任文化部長收到照片之后,很欣賞張藝謀的才華,破格錄他為攝影系旁聽生。

上學第一天,老師放了兩個電影,一個是音樂傳記片《翠堤春曉》;另一個是法國60年代犯罪喜劇電影《方托馬斯》。影片中的直升飛機、比基尼女郎,讓張藝謀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暈眩,顛覆了他對電影的想象。

在此之前,他僅看過八個樣板戲,還有《賣花姑娘》那樣的革命電影。

這兩場放映,讓張藝謀覺得自己有太多東西要學。彼時張藝謀28歲,在時間上,自覺比別人落后一大截。身邊同學17、18歲,看起來還很是無憂無慮,“我就不是,我完全是有一天算一天。”

老攝影師講課的時候告訴他們,畢業(yè)之后分到電影廠,至少10年才能出頭。張藝謀當時心里給自己算了筆賬,畢業(yè)32歲,10年后,四十多歲才掌機。

陳凱歌和張藝謀

“太晚了”,他等不及,自己跑到隔壁的導演班,請同學幫他推薦書單??粗@個好學的西北漢子,陳凱歌一口氣給他寫了20多本書。張藝謀也不含糊,跑到學校圖書館一本一本借來,苦讀。

張藝謀時刻不敢放松“大學能不能讀完都不知道”,心里總是懷揣著殫精竭慮、小心翼翼的擔憂。

這樣的心情,只有在他的藝術呈現(xiàn)中,才能得到釋放。由張藝謀擔任攝影的第一部作品《黃土地》,一上來就推翻了固有的攝影風格,不再追求“亮堂堂”:什么都整整齊齊、一板一眼。

而是選擇了完全歷史再現(xiàn)的感覺去呈現(xiàn)?!跋袷前娈嬕粯?,很凝重的,黑白灰的調子,故意用很多不完整的構圖,很有平面意識的感覺?!?/p>

之后《黃土地》的拍攝也延續(xù)了這種極致風格,與張藝謀在這部片子里合作的陳凱歌看出端倪,評價他,“在82屆153個同學中,有一點屬你最強烈,‘心比天高’?!?/p>

極致就是表達

張藝謀渴望通過獨樹一幟,釋放出被壓抑的自己,被外界看到。按照這樣的創(chuàng)作邏輯,連續(xù)擔任了三部電影的攝影,接連在國內外斬獲大獎。

《紅高粱》雖然是張藝謀的導演處女作,但他幾乎是當成最后一部來拍。“我就是語不驚人誓不休”,不給自己留后路,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最極致來。

電影《紅高粱》劇照

這部電影的音樂指導趙季平,最開始給到張藝謀的音樂是一把嗩吶演奏,張藝謀覺得不過癮,一定要幾十把嗩吶齊吹。趙季平勸他“那個就吵得不行了”,張藝謀說“咱就要吵,就是要嚇你一跳的感覺”。

這才有了《紅高粱》中,四十幾把嗩吶形成的刺耳“吶喊”。張藝謀很早就意識到,拍成熟的、完美的電影是很難做到,還莫如追求一個特點,去追求一種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感覺。

如果說,《紅高粱》是張藝謀極致意識最開始的自覺,那《大紅燈籠高高掛》則是最能體現(xiàn)他極致追求的一部作品。

他一開始的想法,甚至是要為“喬家大院”這個建筑拍一部電影。最早他在山西拍《老井》,見到喬家大院就被吸引?!洞蠹t燈籠高高掛》的時候,他就覺得一定要在這個院子里拍,“不然后面肯定被別人拍了?!?/p>

于是整個團隊就生生將一個發(fā)生在南方故事,改到了北方。原著蘇童對此還曾頗有微詞。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劇照

坐在二樓,俯視看著這座院子,本身建筑中自帶的那種方方正正的透視線,張藝謀腦海浮現(xiàn)幾個大字“沒有規(guī)矩,哪來方圓”,當下決定就拍“規(guī)矩”。這下不僅背景改了,整個故事的表現(xiàn)也都改了。

當時這部電影的監(jiān)制侯孝賢前去探班,到了現(xiàn)場相當驚訝,生活的東西看不到,映入眼簾的都是儀式?!巴耆靡环N繪畫的方式去拍一個隱喻和象征的一個故事,一種氛圍?!?/p>

張藝謀后來再看那段創(chuàng)作經歷,覺得自己那時候其實就是,自覺和不自覺地在尋找一種造型風格,讓這種造型風格成為故事的一種承載。

這種造型風格的進一步延展,就是《英雄》那種對于大制作的掌控感。當時《臥虎藏龍》正在海外市場上橫行,制片公司老板江志強敏銳察覺到海外市場,于是全力支持張藝謀拍攝這部古裝武俠片。

電影《英雄》劇照

原本《英雄》是作為文藝片在推動,硬是在江志強的支持下,成了張藝謀也是中國的第一部商業(yè)大制作。李連杰、張曼玉、梁朝偉、章子怡、甄子丹……張藝謀后來自己回憶那個陣容,都覺得“是個絕唱了”。

只是當時誰也沒有料到,不僅海外市場歡迎,國內商業(yè)片市場也正處在井噴期。乘上我國加入WTO的東風,《英雄》在內地開啟大片時代。

在那之后,張藝謀不斷地去觸碰大場面、群像的創(chuàng)作,對集體形象的一種藝術上的把握,一度成為他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的重要標簽。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包括他最擅長的“人海戰(zhàn)術”,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用人做背景板來展示權力和宏大;在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呈現(xiàn)千人一面的表演。

彼時,張藝謀的造型技術已然在國內首屈一指,他幾乎對表現(xiàn)“集體”這件事持一種偏執(zhí)態(tài)度,就像是一種經歷過創(chuàng)傷之后,做出的應激反應。

這既將他推向國師的位置,同時也被外界詬病。有一種聲音認為,在某個階段,張藝謀這段時間的創(chuàng)作對集體展現(xiàn)出一種崇拜和迷戀,而忽略了具體的個人,后者被工具化。

這一點,在追求個體表達的二十一世紀,尤為醒目。

不敢忘記我是誰

回過頭來看,張藝謀走過的每一步,都踩在時代發(fā)展的節(jié)點上。八十年代改革開放,90年代全民求知若渴、二十一世紀電影進入商品時代……

這個過程中,張藝謀遭遇過各種各樣的情況。有獲得榮譽、蜚聲海內外的時候,也有備受質疑,遭遇詆毀的時候。這些張藝謀都知道,他坦言,“我也不太愛惜自己的羽毛?!?/strong>

張藝謀的傳記作者方希評價他:

“在一條路上,有可能跑的是一個荒野,有可能跑的是一個繁華的街區(qū),我就覺得,他一直在跑。周圍總是有很多的喧囂,有人跟他一起跑,有人中途離開,有人喝彩,有人向他扔臭雞蛋,但好像從來沒有影響他的速度?!?/p>

許知遠問他,你就沒有某一個狂喜時刻嗎?張藝謀說沒有,電影宣傳、得獎的時候,拍過很多所謂展現(xiàn)“狂喜”時刻的照片,但他內心真實的狀態(tài)永遠是很平靜。因為但凡做得好一點,心底總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你曾經是誰。

或許,成為大師的同時,也自有其殘酷的地方。

今年冬奧開幕式和閉幕式,依然能看到張藝謀對極致的追求。但他對集體的理解,卻在發(fā)生變化。很多在他之前節(jié)目中擔當背景板存在的人,如今成了舞臺上的主角。

不管是開幕式沒有一個明星的創(chuàng)意,還是閉幕式成了全體運動員的大聯(lián)歡,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這一點,也因此而受到全球追捧。

針對這一次開閉幕式,關于“張藝謀太懂中國人”的評價被討論了很多,這樣的褒獎,或許是他最愿意聽到的話。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和網絡

參考資料:

1.《影響》第2集 :時代人物張藝謀

2.《十三邀》許知遠對話張藝謀

3.《張藝謀:迄今為止還是追求“語不驚人誓不休”》 娛樂獨角獸

關鍵詞:

上一篇:國產劇女主終于不腦殘!但口碑怎么還是崩了?

下一篇:2021年電影公司業(yè)績預告:有人迎來春天,有人泥潭深陷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