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電影鑒賞|探索電影中的“風骨之美”

2022-04-02 05:35:58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文 | 愛貓小說家

前些日子整理書籍的時候,看到了幾本文學鑒賞,隨便翻了翻,看到有講述與歷史相關的幾個章節(jié),看著看著忽然想到幾部電影,便花了幾個小時時間又重溫了一遍,看完后出于個人喜愛,給大家分享幾部‘藝術’與‘美學’相結合的電影。

也許評分不高,也許爭議很大。

但涉及電影的這兩位導演,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導演。

許鞍華的現(xiàn)象藝術--這不是電影,而是真實的生活。

《明月幾時有》選擇在香港回歸20周年的2017年7月1日首映,顯示出了它與政治、與那段特殊歷史背景顯而易見的密切聯(lián)系。

當年去看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奔著周迅去看的,更多的還是為著特殊的題材,好奇許鞍華導演能夠拍出什么樣的‘現(xiàn)象藝術’。

許鞍華,香港女性電影導演、監(jiān)制、編劇。在香港大學進修英國文學及比較文學,獲文學碩士學位。隨后赴英深造,在倫敦電影學院攻讀電影課程。一個香港、乃至華人地區(qū)獲獎最多的女導演。

從影40年來,7獲金像獎最佳導演,3次金馬獎最佳導演,2011年更獲亞洲電影大獎頒發(fā)的終身成就獎。她以風格多變、但始終保持著人文氣質(zhì)和文化思考的電影一點一滴地引領著香港電影的半邊天。從她的電影中,可以窺探一半的香港歷史。

《明月幾時有》:改編自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梁家輝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娓娓道來故去的一切,講一個逝去卻應該被記得的故事。各色人等在這一段香港歷史下一一登場:有作家茅盾和他的發(fā)妻,有帶著愛情期待和生活熱情的小學老師方蘭,有狀似游俠本色的劉黑仔,還有嵌套在其中的阿媽和底層小人物們。他先描述這個社會風貌以及世故人情,再把范疇擴大到整個“大”時代。他立足于“人”的刻畫,則并不在意這段歷史中必要出現(xiàn)的史詩級人物,比如國共,比如毛蔣。情感的波動是隱藏在每一個細節(jié)和眼神當中的,叩問的是親情本身的山之高,海之深。

許鞍華的電影,常常有一種特別的情感代入感,家長里短的生活,讓人感覺平凡,而又偉大,不知不覺間就感動了你。如《天水圍的日與夜》中的孤獨與親情的涌動;如《歲月神偷》一個顯得俗套的故事外殼下那種暖人的精神內(nèi)核。

盡管這部片子更深的層次,我覺得它是講的是離亂之下人的風貌,當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戰(zhàn)火摧毀、擾亂、擊潰后,中國人的抉擇與堅守,它是由一隅來見一種文化。許鞍華不會為了戲劇化的需要,去做簡單的標簽化,對于她來說,“人的真實狀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正義的一方,還是邪惡的一方?!?/p>

許鞍華在見面會上解釋了她的一種“明月”:“明月是山水星辰,是鳥語蟲鳴,是再見時家人相聚、戀人相擁,是最平凡的生活,而至于‘幾時有’,只是因為不得不去守護平凡的生活。這種明月,也就是杜甫詩里的:‘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浪漫也是電影藝術的另一種表現(xiàn)。

《妖貓傳》是“很陳凱歌”,卻又“很不陳凱歌”的作品。

陳凱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于北京,中國內(nèi)地導演,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1984年執(zhí)導電影處女作《黃土地》,該片獲得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jié)銀豹獎。1987年憑借劇情片《孩子王》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1993年執(zhí)導的文藝片《霸王別姬》成為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的中國電影。

接下來的幾部電影,陳凱歌幾乎被推上了風口,爭議不斷。

2015年執(zhí)導劇情片《道士下山》。2016年8月執(zhí)導劇情片《妖貓傳》。

記得《妖貓傳》剛上映時,去興沖沖的看了,也覺得畫面美得不行,電影講的另一版‘楊貴妃’好凄美,守護的人也引得我去深思。但網(wǎng)上的種種評價卻不是這樣,說什么的都有,最多的就是在評價陳導的水平如何如何。

《妖貓傳》該片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了一只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lián)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了水面。

故事發(fā)生在盛唐時期的長安城,白樂天本是朝廷要官,卻為了收集寫詩的素材而甘愿被貶為起居郎。長安城內(nèi)連連發(fā)生離奇的死亡事件,就連當今圣上也難逃厄運離奇身亡,這一切都和一只神出鬼沒的妖貓有關。日本僧人空海本為了替皇帝解咒遠渡重洋而來,卻和白樂天意氣相投,兩人決心攜手調(diào)查案件真相。 

一首如怨如訴的《清平調(diào)》表明,妖貓作祟和三十年前傾國傾城的楊貴妃之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追尋著曾經(jīng)迷戀楊貴妃的阿部仲麻呂所留下的日記,白樂天和空海一同見證了大唐曾經(jīng)的榮光,亦揭開了當年隱瞞至今的陰謀。

陳凱歌是非常典型的第五代導演。他是文化氣質(zhì)很濃厚,且‘很有腔調(diào)的范兒’,又有著很強烈的個人風格色彩。

他也隨著時代的變化,作出了自身的改變:拿下金棕櫚,乃至新世紀之后,陳凱歌開始嘗試商業(yè)與藝術融合的電影,有了那部著名的《無極》。

因為藝術電影和商業(yè)電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體系。陳凱歌之前的所有作品,都是在藝術電影這個體系下完成的。這樣的電影,至少在當時的條件下,是行不通的。他仿佛就像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一樣,此后的電影,之前的藝術范全不見了,反而一直在商業(yè)與藝術的風格之上探路。

這樣的路線,到了《妖貓傳》中達到了頂峰,因為《妖貓傳》從各種配置來看,乃是一部很典型的商業(yè)電影。而陳凱歌《妖貓傳》的藝術風格和主題中,卻容納了少見的第五代導演的固有風格。無論是陳凱歌用6年的時間造了一座城、種了2萬棵樹,所呈現(xiàn)的真實質(zhì)感視覺,還是電影如聊齋、搜神記那樣的奇聞異事風格,電影的故事雖然是通俗的,但處處體現(xiàn)的是“東方式文化思維”。

比如對《長恨歌》的解讀,愛與恨的嗔念,詩人與僧人為主角,修身、齊家,用詩歌上下闋對應的手法解讀電影文本,歷史洪流下的角色寫照,這些都是東方式思維。整部《妖貓傳》就是用東方的思維方式去拍了一部電影。

“色本是空。世間萬物,皆由心生。比魔法更可怕的,是人的心法。人心生出惡念,才是毀滅一切的根源。”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觀賞電影,大部分人更是當看戲。

正如陳導所說的,‘他總是高估現(xiàn)在的觀眾。’

現(xiàn)在電影沒有變,拍攝手法沒有變,藝術也沒變,變的是難以取樂的觀眾。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會花很長時間去布景去建設,才會有那樣出色的視覺沖擊力,才會有千年后的極樂盛世。

所以,藝術的美,不僅局限于那些條條框框,更多的是藝術家獨特的風氣傲骨。

電影導演,是創(chuàng)作者,也是藝術家,他們大筆一揮,就創(chuàng)造出另一個美好的世界。

“用電影為中國文化發(fā)聲,為美好的藝術發(fā)聲,為邊緣的弱者發(fā)聲?!?/p>

?

關鍵詞:

上一篇:十九年后,張國榮仿佛還是那個少年

下一篇:亮絕活,見真招,第三屆調(diào)色技巧大PK走一波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