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技術PK,我看到了自主品牌的愈加強大|“混”戰(zhàn)

2022-04-26 13:50:45 來源:騰訊網

導語

Introduction

混動紛繁復雜,我們的關注點不僅在油耗方面。

作者丨杜余鑫

責編丨羅 超

編輯丨朱錦斌

當比亞迪以上險量第一的成績成為4月份上半月的車企銷量冠軍時,這意味著混動市場在中國新能源的發(fā)展大潮中已經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實不光是混動的翹楚比亞迪,還有自主龍頭的吉利、長安、長城們,也都相繼推出最新一代的混動技術,DM-i、雷神智擎Hi·X、藍鯨iDD、檸檬混動DHT、鯤鵬動力DHT,不同類型的混動技術和產品已經切入到細分市場,推動中國品牌從燃油車和電動車之間,找到了一條新的發(fā)展之路。

一方面是每家都入局火熱的混動市場,另一方面是混動產品銷量的不斷走高。今年一季度,純電汽車的銷量在A0級產品的推動下,實現(xiàn)了95萬輛的銷量,增幅為133%,然而混動產品的增幅遠遠超過純電,特別是PHEV車型再一次遠超HEV車型的銷量總和,增幅高達211%。

可以看到,那個曾經被認為是過渡技術的混動,成為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車市發(fā)展推動的重要動力。在中國龐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和多元化的汽車需求中,混動“復蘇”背后,有政策的推動,有消費需求的刺激,當然技術的不斷成熟、解決方案的趨于完善,完美解決饋電油耗難題,以及混動成本的降低,技術,成為混動受到青睞的核心要素。

對消費者而言,眼花繚亂的混動市場,不盡相同的技術路徑,究竟誰能在混動領域略勝一籌?

兩田的先機

提到混動,當然就不得不說日系的豐田和本田,在全球乃至中國市場上,這兩家混動技術實力有目共睹。

最厲害的莫過于豐田,從1997年開始,豐田就量產推出了混動車型普銳斯,先后申請了2萬多個專利。經過三十余年的發(fā)展,豐田在全球已積累了大量的用戶,集團旗下所有混動車型在全球的累計銷量已達到1800萬輛。

由于搶得了節(jié)能車的先機,所以業(yè)內提到混動的時候有一句話叫做“世界上混動只有兩種,一種是豐田,另一種是其他”。

技術層面,豐田混動核心的就是行星齒輪,通過對行星齒輪組特性和對齒輪齒數(shù)的巧妙設計,以及通過油門踏板位置信號、車輛駕駛條件和蓄電池的充電狀態(tài),計算出車輛到底是電力驅動、發(fā)動機驅動、動力回收等,實現(xiàn)電動機與發(fā)動機間的互補。

簡單來說,低速和加速過程,由扭力更直接、更大的電動機來提供主要動力來源,而在巡航和高速行駛中,發(fā)動機則扮演主角來提供平穩(wěn)的動力輸出平臺。這使得豐田的混動系統(tǒng)在A級轎車上能夠實現(xiàn)實測綜合百公里5L以內的油耗水平。

如果說豐田的混動系統(tǒng)是對油電混合的比例進行調整,而本田的混合動力i-MMD系統(tǒng)則是在“電動驅動模式”、“混動驅動模式”和“發(fā)動機驅動模式”三種模式之間切換,能夠根據(jù)行駛狀況自行切斷或者恢復發(fā)動機和電機的連接。

整體以電機為主發(fā)動機為輔,只有在較高速度巡航時,發(fā)動機才會“直聯(lián)”,直接驅動汽車,開起來更像是一臺電動車,中低速的動力比較強,市區(qū)油耗比較低。同樣是A級車,綜合實測百公里油耗也保持在5L以內。

雖然是不一樣的技術路線,但豐田本田都能夠用自己的技術解決油耗難題,可以說在中國市場推動了混動市場的普及。2005年豐田混動普銳斯開始國產,十年后的2015年,豐田就開始在中國大規(guī)模推動混動產品的普及,同時銷售價格與同級別燃油車頂配車型接軌,由此混合動力也從邊緣開始正式走向主流地帶。

到2016年,本田開始大規(guī)模導入混動產品,比如奧德賽、艾力紳這樣的產品,也是國內較早一批實現(xiàn)燃油版本停產,率先實現(xiàn)了全系全面混動化。到最近兩年,由于雙積分政策的限制,新能源市場開始爆發(fā),作為以節(jié)油著稱的兩田則在自己的節(jié)能車賽道上繼續(xù)深耕,比如廣豐豐田推出的第四代漢蘭達、賽那,一豐推出的凌放、陸放均為全系混動。

由于規(guī)劃較早,且在混動市場上建立起強大的壁壘,特別是通過規(guī)模化的成本均攤,豐田本田的混動在國內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特別是2020年,豐田本田的HEV混動車型總銷量達到40萬輛,占整個新能源市場的比重34%,成為新能源車最受歡迎的一個類別。

插混的復活

其實作為混動還有一個重要的分支,就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相對HEV混動而言,插電式混合動力擁有更多的電池電量和更長的純電續(xù)航里程,同時在政策層面也受到了照顧。最直接的區(qū)別就是HEV車型在政策上基本上是視為燃油車,但PHEV車型則可以享受免購置稅、限牌城市的牌照以及價格補貼。

其實按照插混技術發(fā)展路徑來看,目前已經進入到第三階段的爆發(fā)期,特別是2021年,插混車型的總銷量超過57萬輛,增速遠遠超過整個新能源大盤市場,這也意味著,在諸多A0級產品井噴時代,插混產品的爆發(fā)式增長,不僅體現(xiàn)出主機廠對這一細分市場的重視,更體現(xiàn)出消費者對插混產品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變得更高。

但幾年前的插混車型可不是這樣的。其實插混車型早的設計思路就是城市出行用電,郊區(qū)遠行用油,這種方案對于解決人們出行來說,在充電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應該比純電動車更有優(yōu)勢,沒有里程焦慮,成為城市出行的最佳解決方案。但是在政策的驅動下,插混的路子卻走歪了。

由于插混車型所裝載的電池較多,加之電池成本等原因,基本各家車企都瞄準政策規(guī)定的純電續(xù)航里程以節(jié)省電池成本,先后有43公里、50公里的補貼底線。但在實際使用中,一方面是這類插混車型因為電池成本的增加,購買成本遠遠高于同樣產品的頂配車型,比如曾經比亞迪唐燃油版次頂配車型售價13.99萬元,但是插電混動車型的價格則為23.99萬元,有10萬元的差價,就算這幾年豐田的卡羅拉插混,也比雙擎版本貴了8萬元。

同時當時絕大多數(shù)插混車型43/50KM純電續(xù)航里程,在實際使用中出現(xiàn)縮水數(shù)見不鮮,用純電不能滿足日常出行需求,而且城市中大多數(shù)沒有車位的車主充電困難,基本上完全當做油車在開。拖著大電池的插混車油耗遠遠超過同款燃油車產品,真實的例子是我司的比亞迪唐,在饋電情況下,百公里表顯油耗最高達到了21L,不得不讓人敬而遠之。

當然還有特別糟糕的保值率問題,所以那個時候的插混對于更多人的印象成了免費牌照神器,同時插混車型在技術方案并不先進的情況下,饋電油耗和用車成本遠遠高于同級的燃油車,被淪為雞肋的產品。就連混動技術非常厲害的豐田推出的雙擎E+,也在插混方面折了腰。

隨著比亞迪、長城為代表的自主插混的崛起,從根本上解決了過去插混車型的痛點。一方面是插混車型的純電續(xù)航最高達到200公里,不再成為政策扶持下的產物,更多車型100-200公里的純電續(xù)航里程,在日常使用中完全可以當作純電車型來開。

目前大多數(shù)自主品牌插混的純電續(xù)航里程超過100km,核心就是電池成本的降低。比如比亞迪秦和吉利帝豪L的插混車型,其售價略高于旗下同款燃油車頂配價格,已經與同級別合資燃油車的售價相當。同時通過混動技術的升級,解決了饋電情況下的油耗問題,百公里饋電油耗降低至4L以內,節(jié)油經濟性遠高于過去領先的日系,且動力水平全面超越日系。

所以就算插混車型的政策將逐步退出,從消費需求來說,當下的插混產品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符合大多數(shù)國人對汽車產品經濟省油的需求,受到關注、且熱銷成為必然事件。而這種自發(fā)性的選擇,也推動了燃油車逐步向混動車過渡的切換。

自主領先時代到來

是的,文章開頭介紹了日系混動,他們省油確實很給力,但是他們也有固有的缺點,比如豐田、本田的混動,因為混動系統(tǒng)的原因,售價比同級別的產品要貴,放在企業(yè)內部來說叫做旗艦,售價比一般同車型的汽油車要貴出2萬左右。

其次兩天的混動固然省油,但現(xiàn)在年輕人對速度與激情的追求較高,偶爾喜歡開開快車,這也是為什么性能車現(xiàn)在賣得越來越好的原因。但是日系“兩田”選擇了省油為主,也就犧牲了動力性,特別是在高速區(qū)間,性能水平就沒有那么驚喜。同時高速區(qū)間的油耗和NVH方面也是日系兩田的短板。

所以自主品牌嗅探到了新的機會,如果做出饋電油耗水平優(yōu)于日系,售價低于日系,且滿足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水平的兼得,那是不是就會獲得消費者的青睞?答案還真是如此。特別是幾家自主品牌均研發(fā)出了高熱效率的發(fā)動機,奠定了混動系統(tǒng)省油的基礎。

首先嘗到甜頭的當然是比亞迪,DM-i混動系統(tǒng)采用了P1+P3雙電機,單檔串并聯(lián)構型,通過增加大功率電機和大容量電池,使得發(fā)動機成為動力的輔助部件,再結合混合動力能量管理策略,最終達到多用電,少用油的效果。

其次是長城,其檸檬DHT混動系統(tǒng)采用雙電機方案,從構型上看同樣與本田i-MMD原理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檸檬DHT混動系統(tǒng)在發(fā)動機輸出側搭載了一個兩擋變速箱。兩擋變速箱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調整發(fā)動機的工作轉速,保證了燃油經濟性表現(xiàn);另一方面克服了這類車型高速動力性表現(xiàn)不足的缺陷,通過換擋實現(xiàn)在高車速時提供更高輸出扭矩,兼顧了車輛的經濟性和動力性。

吉利雷神智擎Hi·X混動系統(tǒng)采用串并聯(lián)模式,系統(tǒng)支持HEV和PHEV車型,其中最關鍵的則是3擋DHT Pro,作為智能能量控制中樞,在三擋大速比范圍的智能調控能力,讓發(fā)動機與電機始終保持高效區(qū)間運行,而20種駕駛工況的無感切換,不僅有效降低油耗,而且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各種工況、動力的充分需求。特別是與多數(shù)混動系統(tǒng)只能在高速狀態(tài)下才能啟動發(fā)動機不同,雷神混動在20 km/h以上便可進入并聯(lián)直驅模式,大幅減少能量損失,提升系統(tǒng)效率20%。

奇瑞鯤鵬動力DHT則與吉利的雷神混動有些類似,混聯(lián)式變速箱DHT具備3擋9模11速的技術優(yōu)勢,3擋即擁有超高效率的3個物理擋位,能夠應對的工況更多;9模就是9種工作模式全場景覆蓋,包括單/雙電機驅動、增程、并聯(lián)、發(fā)動機直驅、單/雙電機能量回收、行車/駐車充電9種工作模式;11速表示可實現(xiàn)起步、中低速、高架、超車等11種駕駛路況智能切換。

長安的核心也是混動變速器,它擁有高壓液壓系統(tǒng)、電子雙泵技術、S-winding繞組技術和三離合器集成4項核心技術,特別是在三離合器,是在原來的雙離合變速箱之中,再增加一個離合器,以此便可以實現(xiàn)低速純電、高速直驅,也有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兩種模式的電機內燃機同時工作模式等“全場景”工況使用的需求。

問題來了,到底哪家的混動技術最好?其實每家混動技術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比如燃油經濟性方面都得到了質的飛越,百公里油耗基本都能保持在5L以下,甚至還有4L以下的水平。當然各家相對而言也有缺點,比如系統(tǒng)的復雜程度,高速情況下的動力儲備和油耗等,就看車企究竟如何理解混動,面對這些難題時如何抉擇和取舍,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消費者整個用車周期的成本,同時還為了平順性、動力性等更好的駕駛體驗。

其實個人認為,對大多數(shù)普通消費者而言,技術層面太深奧的內容其實不需要過多去理解清楚,技術所體現(xiàn)出來的動力性能和油耗水平不會騙人,混動最關鍵的還是用最實惠的價格買到更經濟、省油,也更好開的產品,這才是混動產品的意義。

毫無疑問的是,幾家自主品牌在混動上的發(fā)力,也將推動自主品牌在混動領域逐步進入領先時代。至于誰更強大,那最終只能用銷量說話了,但銷量數(shù)字的背后,牽涉的面就更廣了。

杜余鑫

干這行如果不拼命寫稿

那跟咸魚有什么區(qū)別

上一篇:插混,決定江湖地位丨“混”戰(zhàn)

下一篇:奇瑞從銷冠滑落到第五,尹同躍能否追回被偷走的時光?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