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yè)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11月新能源銷量:燃油車輸了,合資品牌機會不多了|一句話點評 全球新視野

2022-12-12 22:45:32 來源:騰訊網(wǎng)

22/12/12

導語

終有一天,中國汽車市場自主品牌的占比,將會達到70%甚至更高。誰在當家作主,一目了然。


(資料圖)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羅? ?超

編輯丨別? ?致

雖然今年的中國車市遭遇了諸多挑戰(zhàn)與變數(shù),但新能源板塊迎來井噴式的向好已然成為毫無爭議的事實。

作為最有說服力的論據(jù),從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終端成績單來看,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銷量達到72.8萬輛,同比增長70.2%,環(huán)比增7.9%;1-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574.2萬輛,同比增長104.6%。

1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59.8萬輛,同比增長58.2%,環(huán)比增7.8%;1-11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nèi)零售503.0萬輛,同比增長100.1%。

與此同時,11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fā)滲透率達到35.9%,較2021年11月19.9%的滲透率提升16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51.9%。

11月新能源車國內(nèi)零售滲透率達到36.3%,較2021年11月20.8%的滲透率提升15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56.5%。

毫無疑問,一場徹徹底底的驟變正在發(fā)生。而按照目前的趨勢,2022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銷量與滲透率分別突破650萬輛與35%,幾乎已是板上釘釘。

更加令人感到振奮的是,據(jù)乘聯(lián)會的官方預測, 2023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fā)銷量或?qū)⑦_到840萬輛,增幅繼續(xù)高達30%。換言之,與之對應的“蛋糕”還在變得愈發(fā)誘人。

當然,恰恰因為如此,終端競爭也將變得愈發(fā)內(nèi)卷與激烈。而在看過11月各家車企以及各個細分車型的銷量榜單后,從中則發(fā)現(xiàn)了一些趨勢性的東西。

0

1

傳統(tǒng)燃油車,輸了?

無論承認與否,電動化轉(zhuǎn)型的洶涌浪潮,遠比所有人想象的還要猛烈。由此將視角繼續(xù)放大,試問2022為何整個中國新能源市場會這般欣欣向榮?難道只是因為那張所謂“綠牌”政策的收緊?難道只是因為油價的瘋狂上漲?

實際上,因為樣本容量足夠巨大,勢必會有部分消費者帶有類似的想法。但對于更多消費者而言,尤其是那些動輒下訂幾十萬元新能源車的用戶,牌照與使用成本必然不是促使他們做出決定的關鍵。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釋只剩:相比傳統(tǒng)燃油車,新能源車的綜合產(chǎn)品力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反超,所以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訂單。也恰恰因為這樣,順勢催生出了多款現(xiàn)象級的產(chǎn)品。

它們的存在,已然將各自所處細分市場曾經(jīng)的燃油車霸主,紛紛斬落馬下。潛臺詞好像在說:“大人,時代變了?!?/p>

作為最具說服力的論據(jù),11月轎車銷量排行榜的前四位,已經(jīng)分別被五菱宏光MINIEV、比亞迪漢、比亞迪秦、比亞迪海豚所牢牢占領,身后則是日產(chǎn)軒逸、大眾新朗逸、豐田凱美瑞。

同樣,11月SUV銷量排行榜的前兩位,分別為比亞迪宋與特斯拉Model Y,各自賣出新車63,636與52,424輛。第四位與第五位,由比亞迪元PLUS與比亞迪唐所占據(jù)。

身處這樣的大環(huán)境之下,哈弗H6、長安CS75、寶馬X3、大眾途觀,則被碾壓的頗為難受,瞬間有了腹背受敵的狀態(tài)。

事已至此,不禁感嘆,如果說更早幾年間,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結(jié)構更像是“啞鈴狀”,10萬元以下與30萬元以上,電動化的攻勢更為猛烈,那么從今年開始,“腰部”也在變得愈發(fā)豐滿。

更簡單來說,傳統(tǒng)燃油車固守的10-30萬元腹地,遭遇到了以特斯拉與比亞迪為首的毀滅性打擊。就某種程度而言,前者已經(jīng)輸了。

并且可以預見,隨著時間的繼續(xù)推移,潰敗只會越來越大。

0

2

合資品牌,機會不多了?

平心而論,看過文章開篇的敘述過后,必然會令部分即將或想要切入這條賽道的后來者感到興奮。畢竟,按照正常的邏輯而言,整個新能源大盤持續(xù)不斷迸發(fā)出新增量,必然會催生出更多的風口與機遇。?

但過往經(jīng)驗告訴我們,越是豐滿的理想背后,現(xiàn)實往往越是骨感?!斑@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后半句,才真正值得警惕。

而這恰恰也引出了本段想要討論的主旨:在我看來,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格局實際上已經(jīng)固化,頭部領跑者們已經(jīng)形成了“兩超多強”的局面。

關于“兩超”,相信沒有任何懸念,代指的必然是比亞迪與特斯拉。究其原因,還是雙方無論在體量上,供應鏈成熟度上,產(chǎn)能儲備上,甚至線下銷售渠道上,已經(jīng)與其它人拉開巨大的差距。

而“多強”更多代指的還是,例如蔚來、小鵬、理想、問界、極氪、埃安般的新勢力造車或者傳統(tǒng)自主品牌孵化出的獨立新能源車企。

至于能夠入圍的理由,更多還是因為經(jīng)過沉淀,當生存的問題得以解決,無論產(chǎn)品規(guī)劃層面、研發(fā)層面、品牌層面,還是營銷層面甚至服務層面的優(yōu)勢,都被最大化的發(fā)揮出來。

而上述所有人,除特斯拉之外,都是中國車企。當然,作為更具說服力的論據(jù),從11月新能源廠商銷量排行榜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而接下來,將視線分別聚焦在11月新能源轎車與SUV銷量榜單,同樣除了特斯拉Model 3與Model Y之外,完全沒有合資品牌的產(chǎn)品入圍。大眾、豐田、BBA,消失的無影無蹤。

面對如此情景,或許會有聲音為它們開脫,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還是其仍在瘋狂汲取傳統(tǒng)燃油車的紅利,沒有到必須全力all in電動化的地步。

但就我個人看來,恰恰因為這樣的猶豫不決,或者說仍不警醒,位于中國合資品牌們,已經(jīng)失去對于新能源車的定義權與定價權。

更為尷尬的是,一邊眼睜睜看著原有終端占比,被上述“兩超多強”所步步蠶食,另一邊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井噴,也與自己沒有太大關系。

此刻,留給它們的機會不多了。而后續(xù),如果繼續(xù)將時間軸拉長,當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的份額進一步對調(diào),合資品牌們或許再也無法恢復到往日的榮光。

文末,更想做一個大膽的預測:終有一天,中國汽車市場自主品牌的占比,將會達到70%甚至更高。

誰在當家作主,一目了然。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上一篇:百事通!傳極氪赴美IPO募資超10億美元,或創(chuàng)新造車公司最短上市時間記錄

下一篇:突發(fā)!斯柯達回應退出中國傳聞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